“传朕旨意,宣恭亲王奕?即刻进宫!”
同治帝回宫后稍作休息边急忙传懿旨。
恭亲王奕?匆匆赶到养心殿,还未行礼便开口问道:“皇上急召臣来,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同治帝将手中的一份奏折递给他,面色凝重:“人才出海受阻,有人从中作梗。”
奕?接过奏折,细细读了一遍,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。
奏折上写着,原定今日启程前往西洋留学的数十名工匠和翻译,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船只而被困在了天津港。
“怎么会找不到船?之前不是已经安排妥当了吗?”奕?疑惑不解。
同治帝冷笑一声:“朕也觉得蹊跷,便派人暗中调查,结果发现,原本答应运送人才的船主,皆以各种理由推脱,甚至有人声称船只突然出了故障,无法出海。” 他顿了顿,语气中带着一丝寒意,“这分明是有人在暗中捣鬼!”
奕?沉吟片刻,说道:“皇上,臣以为此事定与户部脱不了干系。前些日子,户部尚书就曾以国库空虚为由,百般阻挠人才出海的计划。”
同治帝点了点头:“朕也想到了他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,不好贸然行动。” 他走到窗边,望着紫禁城外的景色,眼中闪过一丝凌厉,“朕绝不会让这些宵小之辈阻碍大清的进步!”
与此同时,天津港口,即将出海的学子们焦急地等待着。
他们之中,有的是满怀憧憬的年轻人,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,都对即将开始的西洋之旅充满了期待。
然而,眼看着约定的时间已过,却迟迟不见船只的踪影,他们的心中渐渐升起了一丝不安。
“怎么回事?船怎么还不来?”一个年轻的学子问道。
“是啊,这都误了吉时了!”一位老工匠附和道。
这时,一个负责联络船只的官员匆匆赶来,满头大汗地对众人说道:“各位,实在抱歉! 那些船主……他们……他们……”他吞吞吐吐,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。
“他们怎么了?”众人急切地追问。
那官员擦了擦额头的汗,终于鼓起勇气说道:“他们……他们都不愿意出海了!”
人群中顿时一片哗然,众人议论纷纷,都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不解和愤怒。
“岂有此理!他们怎么可以这样!”
“我们可是奉旨出海,他们竟敢抗旨不遵!”
官员无奈地解释道:“各位息怒! 那些船主都说是船只出了故障,无法航行……”
“胡说!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!”一个学子大声说道。
人群中,一个身影悄然离开,快步走向了码头旁的一家茶馆。
他推开茶馆的门,径直走到一个角落,低声说道:“事情办妥了。”
坐在角落里的,正是户部尚书。
他阴沉地笑了笑,从袖中掏出一袋银子,扔到桌上:“这是剩下的尾款,拿去分给那些船夫。”
他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:“想出海? 没那么容易!” 就在这时,茶馆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……
御前侍卫策马扬鞭,卷起一阵尘土,在茶馆前勒马停下。
几名侍卫迅速下马,冲进茶馆,将还未反应过来的户部尚书团团围住。
“户部尚书,皇上召见!”
养心殿内,气氛凝重。
同治帝端坐龙椅之上,目光如炬。
被带到殿前的户部尚书故作镇定,强装出一副委屈的模样:“皇上,臣冤枉啊!臣……”
“冤枉?”同治帝冷笑一声,“天津港口之事,你还有何话说?”
户部尚书眼珠一转,连忙说道:“皇上,臣也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着想啊!那些工匠、翻译出海,接触了西洋的思想,回来之后必然会扰乱朝纲,动摇国本!臣这样做,也是为了维护大清的稳定啊!”
同治帝猛地站起身,怒斥道:“稳定?你所谓的稳定,就是闭关锁国,固步自封吗? 朕告诉你,大清如今内忧外患,正需要学习西洋的先进技术,才能富国强兵!你却从中作梗,阻碍人才出海,其罪当诛!”
户部尚书吓得浑身颤抖,却仍嘴硬道:“皇上,西洋之术,不过是奇技淫巧,不足为道! 我大清地大物博,人才济济,何须向蛮夷学习?”
“冥顽不灵!”同治帝怒不可遏,“你以为朕不知道你收受贿赂,故意刁难那些船主吗?”
户部尚书脸色大变,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。
他怎么也没想到,皇上竟然连这些事情都了如指掌。
同治帝冷哼一声,不再理会他,转身对恭亲王奕?说道:“皇叔,天津港的事,就交给你去处理。务必保证人才按时出海!”
“臣遵旨!”奕?领命而去。
同治帝重新回到龙椅上坐下,目光深邃地望着殿外的天空,喃喃自语道:“人才出海,只是第一步……” 他顿了顿,语气坚定地说道,“朕要让那些阻碍大清进步的人,付出代价!”
与此同时,天津港口,一艘艘崭新的船只正缓缓驶入……
这些船只,正是同治帝暗中调集的亲信船队。
御书房内,同治帝展开一卷卷图纸,上面绘制着各种新式武器和机械……
他指着其中一幅图纸,对身边的李莲英说道:“把这东西拿给恭亲王看看……”
同治帝目光如炬,从案上拿起一叠奏折,掷于户部尚书脚下。
“你口口声声说西洋之术奇技淫巧,不足为道,那朕问你,这些是什么?”
户部尚书颤抖着捡起奏折,只看了一眼,脸色便瞬间煞白。
奏折上详细记载着洋务运动开展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:安庆内军械所试制的新式枪炮,性能远超旧式武器;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蒸汽机,已成功应用于轮船制造;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军舰,也即将下水试航……
每一项成果都如同响亮的耳光,狠狠地打在他的脸上。
“这些,都是朕在‘奇技淫巧’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。”同治帝语气冰冷,“你还有什么话说?”
户部尚书汗如雨下,早已理屈词穷,只能跪地求饶:“皇上恕罪,臣……臣一时糊涂……”
“一时糊涂?”同治帝冷笑,“你阻挠人才出海,延误国家大事,分明是欺君之罪!来人,将他押入大牢,听候发落!”
侍卫上前,将瘫软在地的户部尚书拖了下去。
夜深了,养心殿内灯火通明。
同治帝站在窗前,望着远方,思绪万千。
人才出海学习,固然重要,但西洋之路,并非一帆风顺……
他想起临行前,工部尚书递交的一份密信,信中提到西洋各国对大清虎视眈眈,此行或许危机四伏……
“李莲英,”同治帝突然开口,“传朕口谕,密切关注出海学子动向,如有异常,立刻回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