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43看书 > 历史 > 挽清:同治盛世 > 第128章 地方作梗,改革遇冷

载淳深吸一口气,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得如同压抑的雷鸣:“新法……在试点地区遇到了阻碍。”富察氏的心猛地一沉,她明白,这意味着什么。

新司法制度,是载淳呕心沥血的成果,是他革除积弊,走向强盛的关键一步。

如今,却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了阻碍,这无疑是对载淳,也是对大清国的一次沉重打击。

载淳的眉头紧锁,眉心仿佛刻出了一道深深的沟壑。

他来回踱步,脚步沉重,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刀尖上。

寝宫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。

富察氏静静地站在一旁,看着载淳焦虑不安的身影,心中充满了担忧,却不敢出声打扰。

她知道,此刻的载淳,需要的是冷静思考,而不是安慰。

“宣李元进殿!”载淳停下脚步,语气坚定。

李元是载淳的心腹,办事干练,深得载淳信任。

不多时,李元匆匆赶到,跪倒在载淳面前。

“臣在!”“即刻前往试点县,彻查此事!”载淳的声音冷冽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“遵旨!”李元领命而去,寝宫内再次恢复了寂静。

几日后,李元带回了调查结果。

他跪在载淳面前,神色凝重地汇报:“皇上,臣已查明,试点地区的刘县令,暗中散播新法的不实言论,煽动民众抵制新法。”载淳的脸色阴沉得可怕,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,声音低沉得如同来自地狱的寒风:“刘县令……好大的胆子!”富察氏在一旁,看着载淳隐忍的怒火,心中充满了担忧。

她轻轻地握住载淳的手,试图给他一些安慰。

载淳反握住富察氏的手,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自已的情绪。

“传林法学家。”载淳的声音恢复了平静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富察氏的心中一紧

载淳带着林法学家,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地方县衙。

县衙门口,刘县令早已等候多时,脸上堆着虚伪的笑容,眼神却闪烁不定。

载淳冷眼扫过刘县令,没有多余的废话,直接进入了正堂。

林法学家身着一袭青色长袍,神态自若地站在大堂中央,面对着满堂官员。

他目光如炬,扫过众人,声音洪亮而清晰:“诸位大人,新法并非如刘大人所言,是苛政猛于虎也。此乃陛下为民生计,呕心沥血之作!”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刘大人所言,不过是断章取义,混淆视听罢了。新法中明确规定,兼顾情理,旨在使法律更为公正合理。”

林法学家侃侃而谈,列举新法中的具体条款,逐条驳斥了刘县令的荒谬言论。

他的声音如同清泉一般,洗涤着众人的耳膜,将新法的精髓娓娓道来,令在场的众人无不点头称是。

刘县令的脸色则由红转白,再由白转青,额头上的汗珠密密麻麻地渗出,双手也开始微微颤抖,他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已竟无力反驳。

林法学家的博学和镇定,令他无地自容。

县衙内的其他官员,看着林法学家的

就在这时,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传来,打破了堂上的僵局。

一名侍女捧着一个精致的食盒,走了进来。

她的身后,跟着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。

女子身穿一件淡蓝色披风,一双明亮的眼睛,正温柔地注视着载淳的方向。

那正是富察氏,她的她将食盒递给侍女,轻声说道:“天寒了,陛下当心着凉。”

载淳看到富察氏,眼神也柔和了几分。

他感激地看了她一眼,轻声说道:“朕知道,你多虑了。”周围的侍从们看着两人恩爱的模样,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笑容,这种温馨的场景,让冰冷的县衙也增添了几分暖意。

就在这时,刘县令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他抬头看着载淳,声音带着一丝不甘:“皇上,草民所言句句属实……”

载淳眯起眼睛,锐利的目光落在刘县令身上,他缓缓问道:“哦?此话怎讲?”

### 第129章:地方作梗,改革遇冷

刘县令膝行几步,声音颤抖:“皇上,草民所言句句属实……”

载淳眯起眼睛,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刘县令的心脏。

他冷笑道:“哦?此话怎讲?”

县衙内,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县令身上。

刘县令的脸色苍白如纸,额头上汗珠密布,双手不住地颤抖。

他心中暗自咒骂自已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,却不得不强撑着最后一丝尊严。

刘县令突然跪倒在地,声音带着一丝不甘:“皇上,草民所言句句属实,这些乡绅们可以为证!”

载淳的眉头紧锁,他冷冷地扫视着堂下站着的乡绅们。

这些乡绅们神色各异,有的惶恐不安,有的却显得若无其事。

载淳心中已有了计较,但他决定先听一听他们的说辞。

“带乡绅们进堂!”载淳的声音冷峻而坚定。

乡绅们鱼贯而入,有的低着头,不敢直视载淳;有的则故作镇定,试图在刘县令的庇护下继续顽抗。

县衙内,只听到脚步声和低低的喘息声,空气显得格外压抑。

其中一位乡绅,名叫王宇轩,是当地的大地主,他站出来说道:“皇上,刘大人所言非虚。新法施行以来,乡里矛盾频发,百姓怨声载道。新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。”

载淳的脸色更加阴沉,他冷冷地说道:“新法旨在让法律更加公正合理,何来不便之说?王乡绅,可否举出具体例子?”

王宇轩犹豫了一下,最终咬牙说道:“新法规定,土地争议必须通过官府裁决,而过去乡里的土地纠纷,往往由各家自行解决。如今官府裁决效率低下,导致许多农田荒废,百姓生计无依。”

载淳点点头,他明白,新法的推行确实需要时间适应,但不能因此放弃。

他转身看向林法学家,轻声问道:“林法学家,你怎么看?”

林法学家神情镇定,他拱手道:“回皇上,新法确实需要时间适应,但这一点可以通过改善官府效率来解决。定例法条规定,土地争议应在三十日内裁决,以确保百姓不会因土地问题耽搁农事。王乡绅所言,可能是地方官府效率不高的问题。”

载淳微微点头,心中已有定计。

他决定亲自深入民间,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。

几日后,载淳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装,与林法学家及几名随从,悄悄来到了试点县的一个村落。

村口,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,看到载淳一行人,纷纷停下脚步,神色狐疑。

载淳走上前,语气温和地说道:“乡亲们,我是从京城来的,想听听你们对新法的看法。”

村民们将信将疑地望着载淳,其中一个中年汉子开口道:“新法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但有些规定我们实在难以适应。比如土地争议,过去我们自已解决,如今却要等官府裁决,耽误了农事。”

载淳点头道:“这是官府效率问题,我们会尽力解决。但新法的初衷是让法律更加公正合理,保护每一位百姓的权益。请你们相信,新法会为大家带来更好的生活。”

村民们的表情逐渐缓和,有些人开始点头同意。

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已的困惑,载淳一一耐心解答,用实际案例说明新法的好处。

一旁的刘县令见状,脸色铁青,他没想到载淳竟会亲自深入民间,他的计划似乎正在崩溃。

他抑制住心中的慌乱,决定再做最后一搏。

就在这时,载淳微微一笑,缓缓说道:“刘大人,你还有何话说?”刘县令的脸色更加难看,他张了张嘴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载淳微笑着看着村民们一张张逐渐缓和的脸庞,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。

村民们开始慢慢理解新法的初衷和好处,一些人甚至主动提出了自已的建议。

一个老农举着农具,满脸皱纹笑开,说道:“原来新法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好,而不是折腾我们。我之前有误会,现在明白了。”

载淳点头微笑,继续耐心地解答着村民们的问题,声音温和而坚定:“请大家放心,新法会分阶段推行,我们会逐步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。大家的合理诉求,我们都会认真听取。”村民们纷纷点头,有些人甚至鼓起了掌。

富察氏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心中充满了欣慰。

她温柔地望着载淳,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。

她的眼中闪烁着自豪和爱意,仿佛在说:“你做到了,我为你骄傲。”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,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。

然而,就在这时,一名亲信匆匆赶到,低声在载淳耳边说了几句话。

载淳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,他抬起头,环视四周,仿佛在寻找什么。

富察氏察觉到他的变化,轻轻握住他的手,关切地问道:“陛下,发生了什么事?”

载淳深吸一口气,眼神坚定,低声回应:“刑部尚书联合了其他守旧势力,准备在朝堂上再次发难。”

富察氏的心猛地一沉,脸上的笑容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担忧。

她看着载淳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陛下,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会支持你。”

载淳轻轻拍了拍富察氏的手,”他转头看向村民们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乡亲们,新法推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,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。”

村民们纷纷点头,纷纷表示支持。

就在这时,载淳突然眉头一皱,目光定格在远方,仿佛看到了某种不祥的预兆。

他心中暗自筹谋,眼神坚定,毫无惧色。

“陛下,我们该回去了。”富察氏轻声提醒。

载淳点头,眼中流露出一丝果断:“走吧,是时候在朝堂上给他们一个答复了。”他站起身,大步向村口走去,身后留下了一道坚定的背影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