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43看书 > 历史 > 挽清:同治盛世 > 第130章 外强干涉,破局称雄

“传朕旨意,宣各国使臣觐见!”载淳的声音如同寒冰,在大殿中回荡,每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将翻涌的情绪压下,载淳缓缓坐下,龙袍下紧握的拳头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。

一股压抑的气氛弥漫在金銮殿上,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让人喘不过气。

富察氏的心脏猛地一沉,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

她紧紧攥着手中的丝帕,指节泛白,不安的情绪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。

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”她低声问道,声音颤抖着,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。

宫女低着头,不敢直视皇后,吞吞吐吐地说道:“各国使臣……各国使臣求见皇上……”

未几,各国使臣鱼贯而入,为首的正是英法两国公使。

他们昂首阔步,趾高气昂,大殿之上,鸦雀无声,唯有使臣们沉重的脚步声在回荡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臣的心上,让人感到窒息。

英法公使傲慢地递上国书,用生硬的汉语说道:“大清皇帝陛下,我国政府认为,新颁布的司法制度,有损我国在华利益……”他顿了顿,语气更加强硬,“故特命我等前来,要求贵国重新修订,务必符合我国之要求!”

载淳不动声色地听着,脸上没有丝毫表情,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。

他缓缓展开国书,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,眼神深邃如海,仿佛蕴藏着无尽的风暴。

殿上群臣义愤填膺,窃窃私语,却无人敢站出来反驳。

“公使先生,”载淳终于开口,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朕以为……”

“……朕以为,大清的司法改革,乃是我国内政,不容他国置喙。”载淳的声音掷地有声,在大殿中回荡,每个字都充满了力量,仿佛重锤敲击在使臣们的心上。

“各国皆有变法图强之时,难道贵国之变法,也需他国首肯方可推行?”

载淳顿了顿,目光如炬,扫过使臣们的脸庞,将他们脸上的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。

“贵国当年之圈地运动、工业革命,不也曾经历阵痛?不也曾遭到反对?然则,今日之成就,岂非正因坚持改革,方得今日之繁荣?”他语气平缓,却字字珠玑,如同尖刀般刺破了使臣们的伪装。

英法公使面面相觑,脸色涨红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
他们原本以为可以用强硬的态度迫使大清皇帝屈服,却没想到载淳如此强硬,而且引经据典,让他们哑口无言。

他们支支吾吾,却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,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,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,蔫头耷脑。

殿上的官员们原本忐忑不安,此刻却都松了一口气,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情。

他们纷纷向载淳投去敬佩的目光,载淳的睿智和果敢,让他们看到了大清的希望,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

夜深了,载淳还在御书房批阅奏折。

烛光摇曳,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。

富察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,轻轻地走进了御书房。

“皇上,夜深了,喝碗参汤歇息吧。”她的声音温柔如水,如同春风拂过载淳的心田。

载淳抬起头,看着富察氏温柔的双眸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他接过参汤,一饮而尽,一股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,驱散了疲惫和寒冷。

“皇后有心了。”他柔声说道,富察氏含情脉脉地看着他,眼中满是爱意。

“臣妾只想为皇上分忧。”

侍从们默默地站在一旁,看着帝后二人恩爱的场景,他们知道,皇上和皇后之间的感情,是这冰冷的宫廷中,最温暖的存在。

“皇上,臣妾听说……”富察氏欲言又止,

京城暗流涌动。

夜幕下,几道黑影在破庙中碰头,低语声如同毒蛇吐信,阴冷而危险。

“洋大人说了,事成之后,黄金白银,要多少有多少!”其中一人压低声音,贪婪的目光在昏暗的烛光下闪烁着。

另一人搓着手,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:“只要能扳倒皇上,咱们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!”破庙外,寒风呼啸,如同鬼哭狼嚎,更添几分阴森恐怖。

载淳站在御书房的窗前,望着漆黑的夜空,眼中闪烁着寒星般的光芒。

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棂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仿佛在思考着什么。

突然,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:“螳臂当车,不自量力。”

富察氏轻轻地走到载淳身后,为他披上一件貂皮大氅。

“皇上,夜深露重,小心着凉。”她的声音温柔而担忧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载淳握住她的手,柔声说道:“皇后不必担心,朕心中有数。”

京城内外,杀气腾腾。

载淳一声令下,禁卫军如同猛虎下山,迅速包围了反动势力的据点。

刀光剑影,喊杀声震天,反动势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被迅速剿灭。

英法公使的府邸内,气氛凝重。

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恐惧,手中的酒杯颤抖着,洒出了殷红的酒液,如同鲜血一般刺眼。

“怎么会这样?计划怎么会泄露?”英法公使的声音颤抖着,带着一丝绝望。

京城的大街上,百姓们奔走相告,欢呼声响彻云霄。

“皇上英明!皇上万岁!”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,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,如同迎接盛大的节日。

载淳站在高台上,俯视着欢呼的人群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“摆驾,乾清宫。”载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带着帝王的威严。

他转身离去,留下一个高大而伟岸的背影。

新司法制度颁布庆典在午门广场举行,彩旗招展,锣鼓喧天,人山人海。

百姓们穿着节日的盛装,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,互相道贺着。

广场中央搭建了一座高台,载淳身穿明黄色龙袍,头戴十二旒冕冠,站在高台上,接受万民敬仰。

阳光洒在他的身上,如同给他镀上了一层金光,更显威严。

他目光炯炯,扫视着广场上欢腾的人群,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。

富察氏站在载淳身旁,她看着载淳意气风发的模样,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。

她知道,载淳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,而她,将永远陪伴在他身边,见证他的辉煌。

庆典结束后,载淳回到御书房,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严肃和凝重。

他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的紫禁城,眼神深邃而忧虑。

他知道,新司法制度的推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。

富察氏端着一杯热茶走到载淳身边,轻轻地放在桌子上。

“皇上,您还在为外交事务烦心吗?”她的声音温柔而担忧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载淳转过身,看着富察氏担忧的眼神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他握住她的手,柔声说道:“朕没事,只是在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挑战。”

“臣妾相信皇上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。”富察氏的眼神坚定而充满信任,她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温暖着载淳的心。

载淳看着富察氏,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:“朕一定会让大清走向繁荣昌盛!”

突然,御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,跪倒在载淳面前,声音颤抖着说道:“皇上,英国公使求见……” 载淳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,他看了一眼富察氏,他深吸一口气,沉声说道:“宣!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