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次想上岛都被岸边的火力阻拦,一时战局僵住。
施琅担心天冷之后,攻台收阻,就要等明年开春去了。
这就太久了,还给了郑家军休养生息的时间,对他们十分不利。
但是强攻不下,火器总归是有数的,不能这样继续耗着。
加上他们在这边多等一天,国库就要多烧一天钱,毕竟火器和士兵的口粮一天都不能落下。
水师人数众多,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消耗了。等到开春,这消耗之多,估计户部尚书都想撕了他!
施琅正苦恼的时候,道保却私下来献计。
皇帝在立冬的时候收到施琅的海战大胜的消息,不由十分欢喜。
尤其施琅攻台的时候,明明刮台风对水师不利,转眼却刮起了南方。
这不是天意吗?
上天都站在他们这边,攻台如何能不胜利,这不是天命所归吗?
思及此,皇帝就更高兴了。
隔了半个月,皇帝就收到施琅成功登上台岛,并占领整个台岛的消息。
这就让他十分吃惊了,毕竟郑家军占据台岛多年,上边的布置不少,施琅怎么能在短短半个月内就彻底收复台岛了?
皇帝叫来几个重臣到御书房议事,有人怀疑施琅是不是谎报军情,实际上尚未收复台岛,只是也快了,提前给皇帝送来好消息。
也有人认为施琅夸大军功,只为了之前压下姚启圣指挥水师之事。
原本皇帝担心施琅年轻,不如姚启圣老练,于是想让两人一起带领水师出发攻台。
但是两人的身份不相上下,出去后,如果他们之间的决定有分歧,水师将士听谁的?
所以施琅送折子来,坚决反对两人同时出战。
不用说,皇帝自然选择更年轻的施琅,免得姚启圣年纪大了还要出战那么辛苦。
当然这是表面的原因,是因为皇帝收到姚启圣的密折,想要安抚郑家军为主,不愿意直接攻台。
这就让皇帝十分不满了,姚启圣想徐徐图之,皇帝却已经等得够久了,压根不想再诏安。
姚启圣这慢慢来,得多慢?
皇帝没这个耐心,索性选择了想要积极进攻的施琅。
果然施琅没让他失望,很快就收复了台岛。
只是这收复之神速,让皇帝都不由疑惑起来。
好在皇帝很快收到施琅的密折,上面为道保表功,他才明白为何后边收* 复台岛这么快。
因为道保献上的计谋,就是攻心。
郑家军在台岛占据多年,却不怎么得人心。岛上的百姓受苦多年,道保就让施琅叫人在船头大喊,上岛后不伤普通百姓一分一毫。
不抢掠,不奴役,还会送他们回乡。
很多人是被郑家军掳走去岛上做工的青壮年,他们自然想回乡,于是主动给施琅通风报信。
让施琅知道郑家军的粮仓在哪里,武器库在哪里,直接开火炸掉。
郑家军原本就元气大伤,这么一来只能赶紧收拾东西逃走。
于是施琅几乎没费多少功夫,就把台岛彻底收复回来了。
皇帝见了,不由惊讶道保的变化。
道保只是去江南走了一趟,怎么就变得如此聪明了?
皇帝特意去永寿宫,跟郭珍珠提起此事来:“朕没料到,道保只是去江南历练一番,竟然能为海战献计,成功收复台岛,他这进步十分惊人。”
郭珍珠听着只觉得这哪里是惊人,是吓人好吗?
她大哥这是被人夺舍了,还是被人换头了?
这么厉害的计谋,一点都不像是道保会想得出来的!
第64章
第64章
郭珍珠后来得知, 道保也算是误打误撞。
水师攻台后,敌军四处溃散,留下不少残兵和役夫, 都被收为俘虏。
然而这些俘虏特别难管,不是一个个要寻死, 就是整天想逃, 让看管俘虏的将士苦不堪言。
但是如今也不可能把这些俘虏通通斩杀了, 毕竟他们除了寻死和想逃之外, 也没有袭击看守的将士。
加上残兵很少,人数最多的是役夫。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还衣衫褴褛, 就知道被郑家军奴役, 日子过得很不好。
大多数都是被抓来的壮丁,已经够惨了,自是不好再苛待他们。
看守的一个将士跟道保是同僚,同为副千户,于是跟道保诉苦了几句。
道保想着这人上船后对他颇为照顾,就说帮着去守几天,让同僚能稍微休息一下。
同僚自是十分感激,道保就去了俘虏的地方查看。
然而地方太黑了, 道保过去后跟其他将士交班,推开门后不留神被东西绊倒,摔了个狗啃泥, 好一会都爬不起来。
旁边有人伸手扶着道保起来,道保被摔得两眼一黑, 连忙道谢, 扶着人慢吞吞起身坐在地上缓一缓。
“兄弟刚进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