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43看书 > 其他 > 娘娘福星高照 > 分卷阅读300

,叫商人受损失。

船舶司就能上折子告知皇帝,对传教士进行处罚。

皇帝的处罚很简单,就是禁止这名犯错的传教士继续逗留,直接驱赶离开。

而且传教士所属的国家,在五年内都不能派遣新的传教士过来。

这惩罚就重了,传教士虽然没有小命之忧,但是五年内不让新的传教士进来,那么所属的国家就要落后其它各国很多了,消息也要滞后五年,这不是传教士能承受得住的惩罚。

所以轮流去船舶司帮忙的传教士都很认真翻译,生怕翻译错一点,造成误会,坏了买卖,皇帝就要处罚他们了。

船舶司安排周到,商人们买卖也很放心,不用担心没翻译无法沟通,也不用害怕翻译是对方的人私下做手脚压价。

西边的海商有些多年没过来了,听说海盗被这边水师一扫而空,还有更便宜的玫瑰花露,立刻就赶过来了。

没料到这边安排如此周全,不让他们进去,但是会安排人在港口,他们下船就能看到各种货物。

茶叶、丝绸、瓷器和玫瑰花露,还有化妆刷、白玉膏和新的花露。

海商简直买疯了,这价钱比他们当地还便宜,买回去这差价很有赚头。

当地商人也很高兴,这些货物都翻倍卖了,海商还觉得便宜,自己也赚疯了。

哪怕交了高额的税收后,他们也是很有赚头,于是两边做买卖都很高兴。

因为不必来回找卖家和买家,效率更高了,海商更方便卸货和装货,买卖结束就能立刻启航,恨不得船只大一点,然后多来几趟!

税收源源不绝进国库,户部尚书领着人忙得脚不沾地来点算和登记。

工部也做好了重建太和殿的方案送过来,皇帝看后却不怎么满意。

说是送来重建方案,其实没什么改动,就是跟多年前翻新太和殿的方案是一模一样。

皇帝也知道,太和殿这么重要的宫殿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动方案。

但是工部也太省事了,一点都没改就送过来,看着就不大用心。

为此皇帝还叫来工部尚书,在御书房训斥了几句,把方案打回去,让工部重新做新的方案送来。

工部尚书头都要秃了,皇帝这要太和殿跟之前的改变不能太大,却不能完全没有改变。

可是皇帝也没有明确说改动哪里,工部尚书哪里敢随便改?

他拿着方案回去唉声叹气的,只好叫来工部侍郎一起商议。

三官保被叫来,听工部尚书一说,也有点懵了。

这方案是工部尚书查找到多年前翻新太和殿的记录,参考后写出来的。

三官保看过,确实挑不出毛病,却也的确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。

皇帝不满意,三官保却也看不出来,只迟疑道:“会不会是皇上觉得之前翻新后的太和殿这么容易就被烧毁了,是不是在建造上有缺陷的地方?所以要有些许改变?”

工部尚书听后,也忍不住沉思起来:真是这样吗?

三官保看着方案,又不确定地说道:“虽说如今没有战事了,但是之前的战事耗损颇多,国库是缓和过来了,却也不够富足。皇上会不会想要更节省,又不会影响太和殿的方案来?”

闻言,工部尚书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,拍着三官保的肩膀说道:“幸好有你在,听着就很有道理,我这就琢磨一下。”

要节省,却又不能影响太和殿,不然节省过头,刚重建好的太和殿很快就要倒了,那就不是光杀头,还要九族一起赔进来的事。

工部尚书头疼了好一阵子,终于想到能节省的地方。

一是木材的采买,以前都是直接去山区里伐木,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
不说寻找适合的木材,就是这些山里很容易迷失方向,经常满布雾气。

人进去了,未必能找到路出来,这就很危险了。所以导致取木材十分艰难,需要花很长的时间。

光是人能出来,也得把木材一起弄出来。树林里压根没有路,人力扛出来,费的时间就更长了。

所以工部尚书想到一个办法,就是让人采买的同时,也去各家询问有没现成的木料。

太和殿用的是楠木,一些富贵人家会早早备下一两根楠木,换屋梁的时候就不用再费心去找了。

这些现成的楠木都是处理过的,放在家里,几十年都不会腐坏,也省下了从树林里运出来的时间。

只从富贵人家手里买,可能比直接去树林伐木要贵一些,但是节省了时间和中途运送,还能尽快凑齐,其实花费的银钱反而少了。

二是太和殿需要的砖头,殿内的金砖不能省,柱子底下用的临清砖也不能换。

毕竟柱子需要耐压性强,十分结实的砖头,只有临清砖才能做到。

但是像墙根、前檐和柱子挡住的这些不显眼的地方,就能用京窑烧的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