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这天,晨光熹微,南京城早早就热闹起来。
街巷之间,家家户户张贴着火红的春联,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。
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,采买年夜饭的食材。街市上熙熙攘攘,人头攒动,小贩的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好不热闹。
城中各处庙宇香火鼎盛,信众们络绎不绝,争相上香祈福,祝愿新年平安吉祥。
待到日上三竿,南京城中央的气氛却陡然一变。
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高台,放眼望去,人山人海,就连树上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。
众人翘首以待,只因李景隆将要公审处决胡惟庸及其党羽。
午时一刻将至。
“太子殿下到!”
“锦衣卫大都督到!”
两声洪亮的通报响起,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。
众人的目光齐齐聚焦在踱步登上高台的朱标和李景隆身上。
“诸位父老乡亲!”李景隆上前一步,扮演起司仪的角色,声音洪亮,“在下李景隆,先给乡亲们拜个早年!”
“我等恭贺陛下、太子殿下、大都督新春吉祥!”百姓们齐声高呼还礼。
若不是两侧站着手握大刀的锦衣卫,这情形倒真像一场喜庆的新春团拜。
李景隆双手下压,语气陡然转肃:“今日,锦衣卫将公开处斩胡惟庸及其党羽。接下来,请太子殿下宣读胡惟庸等人罪状。”
朱标随即踏前一步,声若洪钟:“胡惟庸,身为当朝相国,横行霸道、擅权妄为,甚至私下收买军队,勾结北元鞑子,意图谋反。”
“吉安侯陆仲亨......”
“费聚......”
“滕国公四子......”
随着一个个权贵之名和其罪状从朱标口中念出,台下的百姓再次骚动起来。
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,今日将要血溅刑场,真叫人心头痛快。
寒风凛冽,吹得高台上的旌旗猎猎作响。
“将这些作奸犯科的狗东西,带上来!!”李景隆的一声令下,仿佛一柄重锤砸入寂静的人群中。
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望向高台后排队而来的囚车,只见锦衣卫如狼似虎般扑上前去,铁链哗啦作响,昔日的权贵们被粗暴地拖了出来。
他们蓬头垢面,衣不蔽体,手脚上沉重的铁链拖在地上,发出刺耳的声响,不见的半点往日的雍容华贵与傲气。
“看啊,那不是胡惟庸么?”
“天哪,这还是那个趾高气扬的相国大人?”
“活该!!”
“这些人....当年都是一等一的功臣好汉,为何变成了这样....”
人群中窃窃私语此起彼伏,有人指指点点,有人怒目而视,也有人满脸感慨和痛心。
其中,尤其是那些曾经被权贵欺压过的百姓,此刻眼中闪烁着报复的快意,若不是估计太子当面,怕是要大笑出声。
胡惟庸被押到最前面,寒风吹起他花白的乱发,露出那张饱经沧桑的脸。
他抬头看向天空,苍白的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。
太阳正好升到最高处,阳光洒在他脸上,给那张苍老的面容投下深深的阴影。
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相国,此刻就像一棵即将倒下的枯树,摇摇欲坠。
“惭愧吗?”李景隆叹了口气,陡然拔高音调:“唐胜宗....陆仲亨.....你们当年都是跟着陛下南征北战的猛将,是受驱除鞑靼受百姓尊敬的英雄好汉!”
“瞧你们现在德行,怎得翻了身,就忘了以前受人欺辱的日子,反过头效仿北元鞑子,血肉自家同胞了呢?”
被点名的淮西勋贵们,皆是不敢抬头。
哪怕知道今日必将一死,却仍有羞耻在心间,想保住最后一丝颜面。
“胡惟庸!”李景隆的声音如寒冰般刺骨,“你可认罪?”
刑场一片死寂,连风声似乎都停了下来。
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等待这个昔日权臣的答复。
胡惟庸慢慢抬起头,浑浊的眼神掠过李景隆,最终定格在朱标身上。
他张了张嘴,声音沙哑:“太子殿下,老臣...”
“放肆!”李景隆一声断喝,声若惊雷,“你这等叛逆,也配自称老臣,勋贵起码有军功在身,你这溜须拍马的小人,有何脸面?!”
这一声怒喝,不仅打断了胡惟庸的话,也惊醒了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嗡嗡议论,夹杂着对胡惟庸的咒骂声。
朱标脸色铁青,不见半点心软,“胡惟庸,父皇给了你天大的恩宠,你却拿着逆谋回报,你....死不足惜。”
说着,他抬眼看向那些勋贵们,语气满是恨铁不成钢,“到底多少钱多少权,才能满足你们?”
勋贵们更是羞愧,低头不语。
“你们这些人,死不足惜!”李景隆缓缓拔出腰间佩刀,寒光四射。
他高高举起刀锋,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:“诸位父老乡亲,今日是除夕,本都督要送大家一份大礼!”
他转身面向人群,声如洪钟:“新年第一刀,刀刀斩权贵!今日,就让这些为非作歹的蛀虫,血染刑场!”
“为陛下正名,为大明江山正视听,为那些受其欺辱的百姓平冤屈!”
话毕,铁血之气弥漫。
“好!”
“该杀!”
“大都督威武!”
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,那些平日里饱受欺压的百姓,此刻仿佛找到了发泄的出口,声嘶力竭地呐喊着。
朱标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眼中闪过一丝深意。
九江这件事做的漂亮!
除夕对百姓意义非凡,选在这天行刑,不仅是要惩处罪恶,更是顺带着拉拢了民心。
“胡惟庸!”李景隆手持长刀,一步步走向他,刀尖在地上划出一道冰冷的痕迹,“临死之前,你可有何话要说?”
胡惟庸抬头望天,目光中似有万千感慨:“天命难违...是我...看错了天象...”
“死吧!”
刀光一闪,胡惟庸的头颅冲天而起,带出一道鲜红的血柱。
至死,他那双眼睛仍旧凝视着,那片他再也无法企及的天空。
鲜血染红了刑台,仿佛为将来到的洪武十三年,抹上一层新春红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