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巍峨的奉天殿中,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,映出一片辉煌。
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,神色冷峻,目光如炬,缓缓扫视着殿下的一众重臣。
今日,他要在这里宣布一项足以震动朝野的重大决定 —— 废除丞相制度。
“诸位爱卿,今日咱有要事相商。”
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。
大臣们纷纷挺直身子,脸上露出专注的神情。
其中,素有智谋之名的刘伯温,微微眯起双眼,似乎预感到即将听到的事情非同小可。
而一向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徐达,神色沉稳,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下文。
“自胡惟庸谋逆叛乱后,咱日夜思虑,深感丞相之权过大,实乃我大明江山之隐患。”
朱元璋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愤怒,
“丞相一职,总揽朝政,极易滋生腐败与谋逆之心。
如今,咱决定废除丞相制度,以绝后患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。
大臣们交头接耳,神色各异。
有的面露惊讶之色,有的则皱起眉头,满脸担忧。
“陛下,此事万万不可啊!”
吏部尚书王本立急忙站出,神色焦急,声音也微微颤抖,
“丞相制度自秦以来,已历经千年,乃是朝廷的根本制度。
如今贸然废除,朝堂政务将如何处理?
天下又将如何治理?”
朱元璋脸色一沉,目光如刀般射向王本立:
“王爱卿,你只知丞相制度由来已久,却不知其弊端已深。
胡惟庸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?
他妄图篡夺皇位,险些颠覆我大明江山。
咱绝不能再让此类事情发生!”
这时,户部尚书赵铭也站了出来,他微微躬身,语气诚恳:
“陛下圣明,胡惟庸之祸确实令人痛心疾首。
但废除丞相制度,牵扯甚广,恐会引起朝堂混乱,还望陛下三思啊。”
赵铭说着,脸上满是忧虑之色。
朱元璋冷哼一声,目光转向刘伯温:
“刘爱卿,你素有智谋,对此事有何看法?”
刘伯温缓缓走出,双手抱拳,神色恭敬:
“陛下,臣以为丞相制度确有弊端,废除丞相,分散权力,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权臣专权。
只是,废除丞相之后,政务分配与权力制衡需妥善安排,否则恐会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。”
刘伯温目光坚定,条理清晰地分析着。
朱元璋微微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:
“刘爱卿所言极是。
咱打算设立六部,将丞相之权分于六部,让六部直接对咱负责。
如此,既能避免权力集中,又能保证政务的处理。”
听到朱元璋的话,兵部尚书常遇春站了出来,他身材魁梧,声音洪亮:
“陛下,臣支持废除丞相制度。
如今天下初定,正是需要陛下乾纲独断之时。
丞相权力过大,难免会掣肘陛下的决策。
设立六部,让陛下直接掌控朝政,实乃明智之举。”
常遇春神色激昂,眼神中透着坚定的支持。
然而,仍有不少大臣面露犹豫之色。
礼部尚书孙隆皱着眉头,说道:
“陛下,虽说设立六部能分散权力,但六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又该如何解决?
一旦出现推诿扯皮之事,朝廷政务恐会陷入僵局。”
孙隆忧心忡忡地看着朱元璋,等待着他的回应。
朱元璋微微一笑,说道:
“孙爱卿不必担忧。
咱会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,明确六部的职责与权限。
同时,设立都察院,负责监察百官。
如此,既能保证政务的高效处理,又能防止官员的腐败与渎职。”
此时,一直沉默不语的徐达开口了:
“陛下,臣以为陛下的决策深谋远虑,利国利民。
但废除丞相制度,毕竟是一项重大变革,还需徐徐图之,以免引起朝堂动荡。”
徐达神色沉稳,语气诚恳。
朱元璋点了点头,说道:
“徐爱卿所言甚是。
此事关乎重大,咱自会谨慎行事。”
在众人的议论声中,朱元璋耐心地解答着大臣们的疑问,阐述着自已的想法。
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,仿佛早已预见了废除丞相制度后的大明,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的局面。
几个时辰过去了,朝堂上的争论逐渐平息。
虽然仍有部分大臣心存疑虑,但在朱元璋的耐心解释与坚定决心面前,也都不再言语。
退朝之后,朱元璋回到御书房,心情却并未轻松。
他深知,废除丞相制度只是第一步,后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。
但他坚信,只要自已秉持着为大明江山、为天下百姓的初心,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。
而在宫外,已经辞官在家的蓝玉,也从家仆口中得知了朝堂上的这一重大消息。
他坐在庭院中,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,陷入了沉思。蓝玉深知丞相制度的利弊,也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。
他心中暗自思忖,这一变革或许会给大明带来新的生机,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动荡。
而自已,虽已远离朝堂,但心中对国家的那份牵挂,却从未减少。
“老爷,您在想什么呢?”
蓝玉的妻子徐婉儿轻声问道,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。
蓝玉抬起头,微微一笑:
“没什么,只是在想朝堂上的一些事情。”
徐婉儿轻轻叹了口气:
“老爷,您已经辞官了,这些事情就别再操心了。
咱们现在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,不好吗?”
蓝玉握住徐婉儿的手,说道:
“婉儿,我虽已辞官,但大明是我们的国家,我怎能不关心呢?
这废除丞相制度的事情,关系到国家的未来,我怎能置身事外?”
蓝玉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忧虑。
徐婉儿看着蓝玉,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:
“老爷,我知道您心系国家。
只是希望您不要太累了,咱们现在的生活,也是来之不易啊。”
蓝玉点了点头,说道:
“我明白,婉儿。我会把握好分寸的。”
此后的日子里,朱元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废除丞相制度的具体事宜。
他召集了刘伯温、徐达等重臣,共同商议六部的职责划分、官员任免以及监察制度的完善等问题。
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,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逐渐成型。
而朝堂上的大臣们,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与疑虑后,也逐渐开始接受这一变革。
他们看到了朱元璋的决心与诚意,也相信在朱元璋的领导下,大明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终于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朱元璋正式颁布诏书,宣布废除丞相制度。
将原属丞相的权力分给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,明确其职责与权限,实现权力制衡 。
还设立都察院监察百官,以保证政务处理及防止官员腐败渎职。
并定下祖训,在朱姓皇帝之间永不设立丞相制度。
这一诏书的颁布,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丞相制度,在大明王朝画上了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