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43看书 > 历史 > 开局辞官老子不干了 > 第107章 迁都考察计划的敲定

迁都一事受阻后,朱元璋的心情愈发烦躁,往日里处理政务的劲头也减了大半。

这日,他坐在龙椅上,批阅着奏章,可心思却全然不在上面,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堂上那些反对迁都的声音,眉头越皱越紧。

突然,他想到了蓝玉,那个总是为大明朝着想的臣子,听说蓝玉庄园的美食一绝,去他那儿既能解解馋,说不定还能得到些安慰与支持。

想到这儿,朱元璋立刻传召太子朱标,决定一同前往蓝玉的庄园。

二人轻车简从,很快便来到了蓝玉的庄园。

此时正值午后,庄园内一片宁静,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。

朱元璋走进庄园,便看到蓝玉系着围裙,正满头大汗地在厨房忙碌。

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诧异,随即便释然,眼中满是欣慰。

当年那个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马上大将军,如今竟成了儿女奴,事事都为儿女操心。

蓝玉察觉到有人进来,抬头一看,见是朱元璋和太子朱标,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,手中的锅铲差点掉落。

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,说道:

“陛下,太子殿下,你们怎么来了,臣有失远迎!”

说着,便匆匆去洗漱,整理衣冠,随后恭敬地前来拜见。

三人来到蓝玉的书房,朱元璋坐在上位,蓝玉和太子朱标站在下方。

朱元璋的脸色略显疲惫,他微微叹了口气,说道:

“蓝玉啊,咱今儿来,是有件大事想和你商量。

你也知道,咱一直想着迁都,可朝堂上那些大臣,个个反对,理由还一大堆,实在是让咱心烦。”

蓝玉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思索,却并未立刻表态。

朱元璋接着说道:

“咱就不信了,这迁都明明是为了我大明的千秋万代,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?

蓝玉,你向来有见识,你说说,咱该咋办?”

蓝玉沉默片刻,缓缓说道:

“陛下,臣以为,迁都乃国之大事,确实不可操之过急。

如今大臣们反对,其中固然有私心作祟之人,但也有些担忧不无道理。

在做这个决定之前,是否该派人去实地考察一番?

等得到考察的结果,再结合各方面的因素,最后决定是否迁都,这样也能让大臣们心服口服。”

朱元璋听了,眼睛一亮,脸上露出一丝赞同之色:

“蓝玉,你这话倒是提醒了咱。

派人考察一番,拿真凭实据说话,看那些大臣还有什么可反对的!”

说着,他微微眯起眼睛,陷入了沉思,

“只是这考察之人,该派谁去呢?”

蓝玉抬眼,看了太子朱标一眼,说道:

“陛下,此事至关重要,必须要派您信任之人,且地位不能太低,否则难以服众,也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。”

朱元璋顺着蓝玉的目光看去,心中一动,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
他微微点头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

“嗯,你说得对。太子朱标,乃咱的嫡长子,咱自然是信任他的。

这考察之事,就安排给太子吧!”

朱标听到这话,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:

“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所托,全力完成考察任务!”

随后朱元璋开口道:

“蓝玉,你常年在外征战,对各地地势都有了解,你觉得迁都何处较为合适?”

蓝玉略作思考,拱手说道:

“陛下,西安素有‘八水绕长安’之说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历史上多个王朝在此建都,是个不错的选择;

再者,洛阳位居天下之中,交通便利,便于掌控四方。”

朱元璋微微颔首,看向朱标:

“标儿,你怎么看?”

朱标恭敬答道:

“儿臣认为,西安和洛阳各有优势,但还需考虑当地的经济、民生状况,迁都不仅要考虑军事战略,也要保障百姓生活安稳。”

说到这,朱元璋眉头微皱,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:

“咱也知道,迁都可不是小事,这其中耗费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难以估量,还会牵扯诸多民生问题。

就怕到时百姓怨声载道,这可如何是好?”

蓝玉沉思片刻,说道:

“陛下,迁都的确劳民伤财,但从长远来看,若能加强边防,稳固统治,对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。

臣以为,可提前做好规划,分阶段进行,减轻百姓负担。”

朱标接着补充:

“儿臣赞同蓝将军所言,迁都过程中,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,招募流民参与建设,既解决部分民生问题,又能推进迁都进程。”

随后,蓝玉又道:

“陛下,此次考察,除了实地勘察新都的地理环境、风土人情,还需着重了解当地的粮食产量和漕运情况。

新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,才能维持朝廷运转。”

朱元璋点头表示认可:

“不错,粮食和漕运关乎都城的生存根基,马虎不得。

标儿,你要多留意这些方面。” 朱标郑重应道:

“儿臣明白,定当仔细考察。”

最后,朱元璋神色严肃,语重心长地说:

“此次考察意义重大,关系到我大明的千秋基业。你们二人务必小心谨慎,不可有丝毫懈怠。” 蓝玉和朱标齐声应道:“臣(儿臣)定当竭尽全力!”

这时,蓝玉突然单膝跪地,说道:

“陛下,臣愿陪同太子殿下一同前往。

一来,臣可以保护太子殿下的安全;二来,臣想让太子殿下隐藏在臣的队伍中,这样便能考察到真实的情况。

臣有一计,名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。

明面上,臣带着一家老小出门游行,暗地里太子殿下陪同。

臣作为凉国公,出行远门带些亲兵也是合理的,再加上暗地里保护太子殿下的人手,定能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
朱元璋听了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他连忙起身,扶起蓝玉,哈哈大笑道:

“蓝玉,你果然是咱的得力干将!

此计甚妙,就依你所言!

有你陪着太子,咱也能放心不少。”

蓝玉站起身来,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:

“陛下放心,臣定当竭尽全力,辅佐太子殿下完成考察任务,为我大明的迁都大计贡献一份力量!”

朱标也在一旁说道:

“儿臣多谢凉国公相助,此次考察,儿臣定当细心谨慎,不辜负父皇和蓝将军的期望!”

三人又就考察的具体细节,如行程安排、人员调配、信息收集等问题,展开了深入的讨论。

期间,朱元璋时而眉头紧锁,认真思考;

时而面露微笑,点头赞同。

蓝玉则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自已的想法,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。

朱标则虚心倾听,不时提出自已的见解,展现出了作为储君的沉稳与担当。

不知不觉,天色渐暗,书房内的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。

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,略显疲惫地说:

“今日就先商议到这儿吧。

蓝玉,你准备一下,尽快出发。

太子,你也回去好好准备准备,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蓝玉和朱标齐声应道:

“臣(儿臣)遵旨!”

朱元璋看着二人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
他相信,有蓝玉和太子朱标一同前往考察,定能为迁都之事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
而他心中的迁都计划,也在这一次的商议中,又向前迈进了一步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