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43看书 > 历史 > 待到秋来九月八,满城尽带黄金甲 > 第33章 镇边大将

宇文拓的嘴角微微上扬:“侯爷,您对我有恩,我不想为难您,您还是回去吧。”

宁安侯的眼角流下一滴泪,那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,滴落在地上。

宇文拓是自已看着长大的,一步一步从一个小士卒成长为如今的护国大将军。

没想到就是因为猜忌,让本应如同兄弟般的两人在此决裂。

宇文拓是肯定不会回京了,皇帝也肯定不会放过他。

可是如果不能把他带回去,那自已......

“本侯不能这么回去,你若不会,怜儿他......”

宇文拓静静地伫立在高耸的城墙之上,目光紧紧地锁住了那位老泪纵横、满脸悲怆之色的宁安侯。

看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侯爷,声泪俱下的矗立在城楼之下。

自已的内心也多有不忍,何况宁安侯还帮助过他。

但是如果此刻他表现出一丝怜悯,依照当今圣上如今多疑的性格。

一旦宁安侯回到京城,结局必定会比前世的自已还要凄惨许多。

燕儿曾对他提及,裴清怜当初送她离开时,神色间便已然流露出些许异样。

只可惜那时未曾料到,轩辕靖为了掌控住宁安侯,竟不惜将裴清怜当作筹码。

想到此处,宇文拓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然后双手抱拳,向着宁安侯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,沉声道:“侯爷,请恕晚辈无礼,今日此举实乃迫不得已,还望侯爷莫要怪罪。”

话音刚落,宇文拓猛地抬起右手,向身后轻轻一挥。

接过手下送来的宝雕弓,并将一支支锋利无比的箭矢稳稳地搭在了弓弦之上。

紧接着,宇文拓眼神一凝,口中低喝一声:“放!”

弓如满月,箭似流星。

一道银光划破天际......

.......

皇宫大殿之内,金碧辉煌,庄严肃穆。

轩辕靖身着龙袍,端坐在龙椅之上,凝视着堂下百官,眼神冷漠而锐利。

就在此时,户部侍郎冯青站了出来,躬身行礼。

“陛下,臣有事启奏。”冯青的声音清晰而响亮,在大殿中回荡。

轩辕靖微微抬了抬手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
冯青深吸一口气,接着说道:“陛下,户部尚书张翼在江南赈灾之事已顺利完成,三日内抵京。”

轩辕靖微微点头:“张爱卿办事得力,朕心甚慰!”

虽然嘴上说的甚慰,但是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丝毫喜悦。

眼神依旧冷漠,甚至还带着些许恼怒。

难不成,皇上并不希望这次赈灾的事顺利?

冯青:“都是托皇帝陛下洪福,张尚书办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。这都是皇上的功劳。”

冯青这一招可谓绝了,完全把张尚书赈灾的功劳都归给了陛下。

轩辕靖对张翼已是不满,这一次原本是要借灾民的手除掉他。

没想到他居然能安然无恙的回来。

而且赈灾的事居然办的十分顺利。

这一点,他自已也有些想不通。

那些赈灾的粮食,明明是他亲自安排的,和北境的军粮一样,都是些麸皮粗糠。

张翼居然能拿这种东西赈济灾民,还能不出现暴动。

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
现在张翼不仅完成了任务,而且马上就要回来了,自已这个户部尚书恐怕是没指望了。

轩辕靖的声音再次响起:“还有何事?”

庆国公站了出来,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。

“陛下,老臣有事启奏。”

“说!”轩辕靖的语气简洁而果断。

庆国公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宁安侯于昨日归京。”

他的话如同巨石投入湖中,引起了百官的轩然大波。

“宁安侯回来了?这才几天。”

“对呀!他不是去北境接掌兵权了吗?”

“宁安侯回京居然不去吏部述职,此乃大不敬!”

“臣启奏陛下,请陛下定宁安侯欺君之罪。”

百官们纷纷议论起来,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浪。

庆国公看着满朝文武,心中不由一冷。

宁安侯出生入死,为了大汉牺牲了两个儿子。

而这群人居然就在庙堂之上公然攻讦老臣。

想到自已的儿子,真感叹一句人情冷暖。

待到众人声音安静下来后才继续说道:“宁安侯身受重伤,已昏迷数日,所以未能第一时间述职。”

轩辕靖听到这话,眉头微微一蹙。

想象不到,宇文拓真的敢对宁安侯出手。

本想借机除掉其中之一。

没想到宁安侯负伤归来,宇文拓更是抗旨不遵。

自已就是想对他们出手都不行了。

朝堂瞬间安静下来,众官员面面相觑。

礼部尚书站了出来:“陛下,宁安侯为国征战多年,此次身负重伤,想必也是为了国事。虽未及时述职,但情有可原,还请陛下开恩。”

不少大臣纷纷附和。

然而兵部侍郎罗如烈却冷哼一声:“身负重伤?谁能证明?即便如此,按律也该先通报朝廷,怎可如此肆意妄为。”

庆国公气得胡须颤抖:“老夫亲眼所见,宁安侯气息奄奄,进城时围观百姓众多,皇上若不信,可传人来问询。”

双方争执不下之时,轩辕靖缓缓开口:“够了。朕自会派人前去查看宁安侯伤势!”

这时,丞相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,“陛下,臣亦有事启奏。”

轩辕靖看向丞相,“准奏。”

丞相表情凝重,“陛下,近日探子来报,西夏和南越边境士兵有些蠢蠢欲动,似乎在暗中集结兵力,恐有不轨之举。”

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。

西夏和南越刚刚才被宇文拓打退。

现在护国军在北境,这两国莫不是又想再起战端?

轩辕靖握紧了龙椅扶手,“可有查明原因?”

丞相摇头,“目前尚未得知确切缘由,不过以臣之见,当尽快派遣大将镇守边关,增强边境防御力量。”

兵部侍郎罗如烈接口道:“陛下,此事不可轻视,可命附近驻军随时待命,以防万一。”

轩辕靖沉思片刻。

宇文拓自然是首选,不过可惜......

宁安侯身负重伤,想要他带兵去镇守边关恐怕是不行了。

魏国公年老,庆国公因为之前公子流放的事,估计也很难。

朝中武将能镇守一方的还真就挑不出几个来了。

“就依丞相之言,不过派遣何人,众卿可有推荐?”

这时,一直沉默的御史大夫站了出来。

“陛下,微臣举荐一人。此人乃是建威将军之子李恪,年少有为,武艺高强且熟读兵法。”

轩辕靖听闻微微挑眉,“朕记得建威将军在前年西夏一战时战死。只留下李恪一个孩子。”

御史大夫忙回道:“陛下,李恪自小随父在军中效力,也曾参与过西夏一战。”

轩辕靖:“哦,你这么一说我倒记起来了。”

“李恪贪功冒进,不听大将军号令,落入地方陷阱,导致建威将军身死,三千兵马尽亡。被大将军赶回京城的那个,是吗?”

众官听后窃窃私语,面露鄙夷之色。

一个被赶回来的将军,凭什么举荐为镇边大将。

轩辕靖思考良久,觉得目前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。

五王之乱刚刚结束不久,现在朝堂之上,武将青黄不接。

有实力的战将多已老迈,青年将领还不能独当一面。

这个李恪已经算比较优秀的,不过为人贪功,交给他也确实不太放心。

“传朕旨意,令李恪速往边关,兵部侍郎程煜随军,从旁协助。不得有误!”

随后,轩辕靖扫视群臣,“今日之事到此为止,众爱卿各司其职,退朝!”

百官齐声高呼万岁后,慢慢散去。

下朝后的轩辕靖赶紧派曹公公前往宁安侯府一探究竟。

曹公公带着太医匆匆赶到宁安侯府。

进入内室,只见宁安侯面色苍白如纸,躺在床上气息微弱。

裴清怜守在一侧,神情紧张的照顾着。

太医赶忙上前把脉,脉象紊乱且虚弱无力,显然是受了极重的伤。

曹公公见状,心里暗暗思忖。

这宁安侯确实伤得很重,看来庆国公所言非虚。

但皇上那边正猜忌着宁安侯与宇文拓,这事情颇为棘手。

太医检查完后,向曹公公回禀:“公公,侯爷受伤严重,这一箭若是偏了半分,老侯爷可能就回不来了。”

曹公公赶紧问向旁边的人:“这是何人所为?”

管家赶紧回复:“回公公,这一箭是大将军宇文拓射的。”

曹公公:“怎会是大将军所为!”

管家:“宇文拓抗旨不尊,侯爷百般劝说无果,恼羞成怒之下,他居然......”

裴清怜激动的说道:“给我备马,我要去北境杀了他。”

曹公公赶紧拦住她

曹公公赶紧拦住她,“姑娘莫冲动,你此去北境无异于羊入虎口。况且大将军手握重兵,你又怎能伤得了他。”

裴清怜双眼通红,“难道就这般算了?我爹待他恩重如山,他怎么敢伤害我爹。”

曹公公叹了口气,“咱家明白你的心情。裴姑娘放心,陛下定有圣断,必会为老侯爷讨个公道。”

裴清怜默默地点了点头,眼中仍有不甘。

曹公公又对着管家叮嘱几句,便带着太医回宫复命。

太医和曹公公刚出大门,原本闭着眼睛的老侯爷睁开了眼睛......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